石油装备制造业务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
石油人才网
发布时间: 2014/4/24 10:23:33
文章来源:中国石油人才网
4月16日,出口伊拉克的高压钻井液循环管汇进入喷漆打包阶段。产品制造者——渤海装备公司石油机械厂5年前是一家收支勉强平衡的小厂,然而去年仅凭新产品就实现利润1580万元,成为中国石油装备坚持转型升级的一个生动案例。 当油气生产变得日趋复杂,装备制造业务如何为“瓷器活”提供更精巧的“金刚钻”?在国家深化市场经济改革、集团公司调减投资的背景下,装备制造业务提质提效的空间在哪里?转型升级,可以成为这些问题的答案。 抢抓机遇——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“内燃机行业利润率低,卖一台柴油机,价格两三万元,利润可能只有几十元。”4月3日,在全国装备工业工作会议上,一位企业家的分析传递出国内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。从油气生产的要求看,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向深海、深层、非常规领域发展,超高温、超高压、高含硫等极端环境,要求装备精度更高,更加可靠。同时,油气管道建设逐步迈入大输量时代,炼化企业安全、环保、成本压力持续上升,都需要更多新发明、新创造解决生产难题。 从市场形势来看,在国际市场,跨国装备制造企业扼守高端产品的战略高地;在国内市场,民营企业在非常规油气装备等新兴领域后来居上,且因人工成本较低,更具价格优势。从行业形势来看,去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,稳居世界首位。然而,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短板仍然存在。同时产业结构不合理,产能过剩等问题,也困扰着整个行业的发展。 挑战当头,亦有机遇在前。一方面,全球油气市场仍然保持乐观的增长态势,另一方面集团公司与资源国开展技术、装备制造等领域合作,联合办厂、投资新业正在为装备制造业务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。面对稍纵即逝的机遇,中国石油各装备制造企业当快念“转”字 把脉大势——探寻转型升级空间 六年重组,中国石油装备创新研发实力逐年增强。8000米超深井钻机等自主研发装备相继涌现,市场触角向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延伸,沙漠移动钻机、CP-300海上自升式平台等装备进入国际高端市场,品牌形象持续巩固。然而,与国际同行相比,中国石油装备仍有不足。多位企业负责人认为,装备制造业务规模散有余而集中不足,难以形成品牌合力;产品品种单一、高端产品占比小,在国内国际市场均缺乏主动权与话语权;体制机制缺乏灵活度,亟待理顺。 具体而言,目前,除5家直属装备企业外,还有19家装备企业分布在油田、炼化等板块。分散的布局下,隐藏着较为严重的同质化倾向。装备制造分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坦言,目前9大类、200种装备产品中,主体仍是利润贡献微薄的中低端产品。虽然近年来以宝石机械、渤海装备为代表的企业,在钻机、钢管制造方面屡获突破,然而在海洋钻机顶驱、大功率压缩机、大口径球阀等高端市场,主角仍是跨国公司。装备市场一些怪象也暴露了企业存在的软肋。去年年底,管道建设节奏放缓,输送管业务随即陷入“休克”;宝鸡钢管研发的高钢级油套管,市场口碑好,但一直吃不好长庆油田这口“窝边草”…… 明确路线——调整结构注重创新 企业转型首先要转的是结构。一些企业发展有规模无质量,关键在于尚未找准定位,资源被“大而全”的模式分散,优势产品创造的价值被低端产品稀释。为了实现产业结构优化,渤海装备已停产17种低端产品,并整合了5种布局分散、存在内部竞争的产品,53种产品减为36种,确保“好钢用在刀刃上”。 要完成升级,企业还需向研发创新投入更多精力,围绕油气主业,打造高端、绿色装备。世界的装备制造集团无不靠人无我有、超前尖端的技术傲视群雄。因此,研发出满足油气生产需求的产品,解决好生产一线的难题,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才能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大的舞台、赢得更多的机遇。 在市场竞争加剧、投资压减的背景下,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的探索值得深思。这个所研发了满足不同地形和井深的连续管作业机。产品投向市场后,销量一年换一个字头,从2011年的 23台增至2013年的64台。得益于此,“中国石油”成为国内市场上连续管作业机三大品牌之一,为产品日后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。当然,转型升级并非“闪电战”,还需要装备企业从市场开拓、产品营销、品牌塑造等方面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。中国石油装备企业注定要经历发展的阵痛和考验。但我们相信,脱胎换骨后的明天会更加精彩。
【免责声明】
石油人才网发布的资讯,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,不以赢利为目的,不代表本站观点;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,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。